金秋西乌珠穆沁旗
九月的西乌珠穆沁草原,天朗气清,风拂草浪间满是沁人馨香。这片横跨2.24万平方公里、囊括内蒙古九大草原类型的沃土,正迎来生态与牧业“双丰收”的盛景——漫坡牧草丰茂喜人,成群牲畜肥壮健硕,牧户院中奶食飘香,待售牲畜整装待发,一幅“草绿、畜壮、民富”的2025年金秋画卷,在草原上徐徐铺展。
在乌兰哈拉嘎苏木额日和图敖包嘎查,青年牧民朝克巴达日呼与萨仁通拉嘎夫妇的丰收季,忙碌又充实。“今年雨水足、温度也合宜,5000亩自家打草场加上4000亩外租草场,亩产牧草从去年的2捆半涨到4捆!”朝克巴达日呼笑着算起丰收账,目前家里已储备100多吨牧草,不仅够60余头西门塔尔牛、200余只羊和100匹马安稳过冬,剩下的牧草还能出售增添收入。养殖收益同样亮眼,今年羔羊均价超900元,30头牛犊已顺利售出,余下10余头待售;夫妻俩还靠着售卖奶制品拓宽收入渠道,家庭年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更难得的是,这对“科班出身”的牧民,将大学所学知识融入养殖实践,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牧业之路,让红火日子过得既有底气,更有奔头。
牧民的丰收喜悦,源于扎实的生态“家底”。2025年1-9月,西乌珠穆沁旗降水量达32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5%;平均气温5.7℃,较常年偏高0.6℃,温润适宜的气候为草原生长按下“加速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旗草群平均高度达22.3厘米,同比增长近40%;平均盖度63.2%,提升2.2个百分点;平均生物量104.6公斤/亩,同比增加24.1公斤/亩。从空中俯瞰,各类草原交织成翠绿的锦缎,为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生态屏障。
作为传统牧业大旗,西乌珠穆沁旗立足优质草原资源,深耕生态养殖。2025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存栏量达194.8万头只,其中183.3万头只实现天然放养,乌珠穆沁白牛、西门塔尔肉牛、乌珠穆沁羊、蒙古马等特色品种,已成为草原上响当当的“致富名片”。丰收季节里,牲畜出栏销售同样忙碌不停,截至9月初,全旗已出栏牲畜41.33万头只,通过屠宰加工、活畜外销等多元渠道,让西乌珠穆沁旗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产业兴旺直接带动收益攀升,上半年全旗牧业现价产值达28,721万元,可比价增速6.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4元,同比增长3.6%,牧业发展的“金穗子”,结出了实实在在的“金果子”。
秋风吹过草原,丰收的芬芳里满是希望。如今的西乌珠穆沁旗,正以生态为笔、牧业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持续书写着“草更绿、畜更壮、民更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