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秋意浓。万物成熟、牛羊肥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天地间铺展,忙碌一载的农牧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奏响丰收欢歌,以实干编织出动人的劳动图景,让丰收的喜悦在草原上尽情流淌。
赛畜会上展风采 科学养殖结硕果
膘肥体壮的牛羊,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牧民们全年精心照料的结晶。这份收获,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更给予了心灵上的慰藉,让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位牧民的脸上。
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苏木首届赛畜会正火热进行。牧民们带着自家悉心饲养的牲畜齐聚赛场,评委们围绕品种特征、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等核心指标展开综合评定,线上线下同步打分,确保评选公平公正,最终各奖项名次一一揭晓。赛场上,哈那乌拉嘎查牧民都仁格西格带来的优质西门塔尔牛,毛色光亮如缎,体型健壮匀称,格外引人注目。这次,他带来的公牛犊和母牛犊分别获得了一等奖,母羊羔获得了三等奖。
近几年,都仁格西格多次参与各类赛畜会,次次斩获佳绩。这份荣誉,不仅让他收获了认可,更坚定了他走科学养殖之路的信心。
与此同时,朝克乌拉苏木首届乌珠穆沁羊专项赛畜会如期举行,来自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各苏木镇场的200余户牧民选送自家最优质的乌珠穆沁羊,参与公羊、母羊、羔羊等6个类别的评比。
活动以现场评比为核心,同步开展技术交流、优良品种展示,既推广了科学养殖理念与先进技术,又助力牧民提升牲畜管理水平,进一步激发养殖积极性。
作为锡林浩特市乌珠穆沁羊养殖的重要区域,目前朝克乌拉苏木乌珠穆沁羊存栏量达13万只,拥有9处乌珠穆沁种公羊扩繁场、60户乌珠穆沁羊核心群,两类数量占比在锡林浩特地区均超75%。
“举办赛畜会,核心是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朝克乌拉苏木党委书记赛西亚拉图表示,通过展示、拍卖优良品种,让牧民直观看到好品种的优势所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养殖技术共享,帮助大家提升科学管理、科学养殖水平,进而引导牧民转变养殖模式,走“少养、精养、优养”之路,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科技加持促丰收 生态优先谋长远
丰收的喜悦,不仅在赛畜会上传递,更在田间地头蔓延。在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生态园区,一年一度的打贮草作业已近尾声。职工们驾驶着各类机械,有条不紊地将牧草打捆、装车,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充足草料,确保牲畜安全过冬。
为守护草原生态、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毛登牧场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如今,双刀打草机、高密度捆草机、新型垛草机、自动装草机等设备全面投入使用,实现打贮草作业全流程机械化。同时,牧场严格执行刈割制度,在刈割时间、刈割强度、留茬高度、预留草籽带等方面精准把控,将原本需要3-4个月的作业时间压缩至2个月左右。这一改变,不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有效减少了机械对草原的碾压次数,为天然草牧场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作为锡林浩特市重要的饲草料生产储备基地,毛登牧场的生态发展之路颇具示范意义。自2003年起,牧场依托国家清理非牧政策与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保护性建设了占地36万亩的生态园区,实行无人、无畜管理,重点发展草产业,探索“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二十余年来,园区坚持全封闭管护,同步实施约19万亩天然打草场提质增效项目,让草原生态焕发新生——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62%,牧草种类从50种增加到200多种,今年预计可产青干草近1.6万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在白音锡勒牧场,丰收的景象同样令人振奋。万亩青贮玉米地里,齐人高的玉米秆如同身披黄金铠甲的士兵,整齐列阵、绵延不绝;肥厚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绿光泽,饱满的穗头仿佛要迸出甜香的汁液。轰鸣的收割机群开足马力穿梭于田垄间,钢铁齿轮高速旋转,将整株玉米连秆带穗卷入“腹中”——秸秆被粉碎成均匀碎段,混合着乳熟期籽粒的青贮料从喷吐口倾泻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青黄色的弧线,奏响丰收的“机械乐章”。
不远处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另一番忙碌景象同样动人。收获机缓缓驶过,翻开肥沃的土壤,一垄垄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职工们弯腰俯身,动作娴熟地将马铃薯拾入筐中,再仔细码放在田埂上,金色的薯块堆叠成一道道亮丽风景线。这满眼的丰收,正是他们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的最好回报,每一颗马铃薯都凝结着汗水与智慧。
近年来,白音锡勒牧场通过品种改良、农机具优化、产业链延伸,持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提升农作物产量与质量,让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切实分享产业增值红利。据介绍,今年白音锡勒牧场种植总规模达8万亩,其中小麦1万亩、马铃薯1万亩、青贮玉米600亩、莜麦等杂粮3万亩、甜菜5000亩、饲用燕麦草和苜蓿草等优质人工牧草2万亩。夕阳西下,染红天际,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粮食,都是现代农牧业与传统农耕文明交织出的崭新希望。
2025年,锡林浩特市完成种植总面积34万亩,其中小麦4.77万亩、马铃薯4万亩、玉米及青贮玉米2.5万亩、大豆0.2万亩、莜麦等杂粮4.5万亩、油料(葵花、油菜、胡麻)3万亩、蔬菜0.6万亩、甜菜1万亩、饲用燕麦草和苜蓿草等人工牧草9万亩、绿肥压青4.43万亩,种植结构持续优化,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从赛畜会的热闹非凡到打贮草作业的井然有序,从青贮玉米地的硕果累累到马铃薯基地的金色收获,锡林浩特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发展的希望。科技让农牧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双提升,科学理念让养殖之路越走越宽,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更指引着这片草原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迈进,让生生不息的丰收故事在新时代继续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