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生态逐梦游 |
沿着总书记视察张掖的足迹前行,2天1晚穿梭于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间,追溯往昔烽火岁月,感悟生态保护理念,让红色基因与生态理念在研学中实现深度交融与传承。
线路亮点
沿着总书记视察张掖的足迹前行,感悟红色精神与生态使命
沉浸式体验:从烽火岁月到绿水青山,从历史回响到时代担当
研学深度融合:红色基因传承+生态保护实践+丝路文化探索
Day1 红色寻根·生态觉醒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县)
关键词:血色丰碑·精神洗礼
这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西路军主题纪念馆,通过实物、影像和场景复原,再现西路军将士浴血河西的悲壮史诗。巨型浮雕《血战高台》震撼人心,烈士陵园肃穆庄严,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课堂。
研学任务:聆听《最后一颗子弹》的故事,思考信仰的力量。
西路军石窝会议遗址(肃南县)
关键词:绝地决策·历史转折
海拔3000米的祁连山深处,西路军在此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决定化整为零突围。遗址保留原始地貌,雪山、松林、纪念碑构成壮烈背景,让人身临其境感受“风雪祁连山”的悲壮。
研学互动:模拟历史场景,分组讨论“逆境中的抉择”。
张掖市博物馆(甘州区)
关键词:丝路明珠·文明密码
馆藏文物1.5万件,从史前彩陶到西夏经卷,从汉唐丝路驼铃到明清边塞风云,串联起张掖千年文明脉络。重点打卡“张国臂掖”主题展厅,读懂河西走廊的枢纽地位。
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甘州区)
关键词:塞上水乡·生态典范
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漫步栈道,看黑鹳、赤麻鸭翩跹起舞;登观鸟塔,远眺雪山湿地共绘水墨丹青。
生态实践:参与湿地保护小课堂,制作简易水质检测工具。
夜宿甘州区
推荐品尝张掖特色美食:臊面、牛肉小饭、搓鱼面、草芽鸡、炒拨拉等美食,感受张掖风味。
Day2 国际友谊·绿野牧歌
山丹艾黎纪念馆(山丹县)
关键词:无国界大爱·中新友谊桥梁
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此创办培黎学校,支援中国抗战与建设。纪念馆陈列手稿、照片、实物,展现“工合运动”精神,传递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情怀。
研学思考:讨论“国际主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山丹培黎学校(山丹县)
关键词:职教之光·匠心传承
参观实训基地,与师生互动,了解现代“工匠摇篮”如何将艾黎“手脑并用”理念融入乡村振兴。
实践体验:参与一节非遗手工课(剪纸、烙画等)。
擂台(路易·艾黎故居)
路易·艾黎故居——擂台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东端中轴线上,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陈列物件100件,照片680张,主要是路易·艾黎所用物品以及相关照片。
培黎工艺学校由陕西双石铺西迁山丹后,教导主任乔治·何克在今山丹县城东南文化街南端西侧的“擂台”上修建了土木结构的平房6间,用作住宿和办公,此平房东西相对,上盖天棚,呈亭台式小院布局。1945年7月22日,年仅30岁的乔治·何克不幸早逝。为了缅怀好友,继续办好培黎学校,艾黎从校外租赁的民居中搬进何克生前居住的房屋中,并镌刻了“龙首下擂台上”的大印,以示他决心在山丹探索“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创造性教育新路。艾黎在这座不起眼的住宅兼办公室一住近10年。1954年山丹地震时,擂台上的房屋被毁。1989年10月,石油部、甘肃省政府、青海石油管理局和部分老校友筹资在现培黎学校内重新修建了艾黎故居——擂台。
山丹军马场
关键词:亚洲最大军马场·绿野奔腾
世界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之一,看万马饮水的壮观场景,感受“丝路牧歌”与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和谐共生。
深度体验:“骑马教学+草原环保”志愿行动(捡拾垃圾,播种草籽)。
槐西小镇
(军马文化溯源)
关键词:文旅新地标·马背情怀
以军马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小镇,可体验马术表演、非遗马具制作等活动,夜晚还有篝火晚会与星空露营。
行 程 价 值
红色铸魂:从西路军精神到艾黎国际主义,筑牢信仰之基。
生态立命:湿地保护、草原修复、绿色畜牧,践行“两山”理念。
文化赋能:丝路文明、非遗技艺,激活文化自信。
报 名 贴 士
适合人群:学生、党政研学团、亲子家庭、文化生态爱好者
最佳季节:6-10月(草原碧绿,湿地候鸟云集)
装备建议:防晒衣、运动鞋、望远镜、研学笔记本
跟我们一起,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绿色点亮未来!